张永红所说的龙头企业是党员常勇开办的盛域沐农业科技发展公司。“群众养牛意愿很强,但大多数养殖技术不规范,缺乏先进技术和销路,成为制约他们发展的重要因素。”盛域沐农业科技发展公司负责人常勇说,“我们在庙渠镇常俭村建成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就是要为群众解决种牛引进、养殖技术、疫病防治、粪污处理等问题,助力庙渠镇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常勇是庙渠镇为发展肉牛产业,通过“请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和“引凤归巢”活动从宁夏引回的具有30多年养牛经验的乡贤。他的养殖场规模大、技术规范,采取订单养殖,承担着庙渠镇10多家养牛经营主体基础母牛供应、养殖技术指导、肉牛帮销等任务,同时辐射带动种植饲草4000亩,是庙渠镇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我们按照镇党委总揽协调,融合9个村党支部、6个家庭农场和4个专业合作社,采取组织融合、共谋发展思路,队伍融合、共同服务群众,资源融合、共推产业发展的‘三融三共’机制,建立肉牛产业发展联合党委,走出一条‘联合发展、抱团取暖、合作共赢’的肉牛产业发展新路。”庙渠镇副镇长刘乙霏说,目前,庙渠镇已注册平凉红牛、陇东黑山羊等商标专利,增强了品牌优势。
近年来,镇原县按照“支部建在田间、党课上在田间、党员聚在田间、服务落在田间、产业兴在田间、群众富在田间”的“六在”模式,突出各级党组织总揽协调作用,积极搭建以联合党组织为基础、规模化基地为载体、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支撑的产业协作平台,促进肉牛全产业发展。按照“良种化繁育、规模化养殖、科学化生产、精细化加工、订单化销售”的思路,大力实施良繁体系提升、“万千百十”扩群、优质饲草保供、精深加工增效四大工程,加快肉牛规模养殖场、千头肉牛示范村建设。目前,全县肉牛养殖户和养殖规模分别达到1.97万户26.1万头。
(作者:白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