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计划年出栏超万只鸡的养殖场是一个“飞地同创”项目,是大麦山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大麦山工作队”)招商引资过来的项目,运营公司注册地在大麦山镇;养殖基地经过寨岗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以下简称“寨岗工作队”)沟通协调,设在了东升村一处山脚下,两镇多村利用帮扶资金参与,抱团发展,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资源整合,共同打造产业项目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去年下半年,新一轮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开展以后,大麦山工作队利用广州资源,引进一家企业到大麦山发展,并在今年1月注册成立一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养鸡。
“在大麦山考察了四五次,环境各方面都很好,就是短时间内没有找到合适养殖鸡的地方。”上述公司负责人魏钰尚表示,大麦山工作队很支持他们的养殖项目,经过多方面考虑,把视线放到了土地资源相对丰富“邻居”寨岗镇,采用“飞地同创”模式发展该项目。
据了解,“飞地同创”是一种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整合资源、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多个村庄或镇的联合发展。
当大麦山与寨岗两地工作队沟通协调养殖项目用地后,寨岗工作队第一时间带领企业负责人在寨岗范围内寻找,最终找到了本文开头的那个地方。更值得一提的是,原本那个地方就是闲置一个养殖场,一听说有人过来养鸡,前景不错,原养殖场老板罗仕霆在工作队的协调下也一并参与到新的养鸡项目当中。
罗仕霆告诉记者,他今年春节前最后一批鸡鸭卖完后就没有继续了,去年底,由于多种因素,鸡鸭销售遇到了难题,是寨岗工作队队长李庆强联系了自己的后方单位食堂,先后购买了4万多元的鸡鸭,“工作队支持产业发展,他们是真心实意帮我们。”
今年4月初,第一批成鸡运到养殖场。魏钰尚表示,他们的养殖方式有别于普通的养殖,主要是在育苗中心购买体重在3.6斤左右的三黄鸡,在他们的养殖基地通过秘制中草药配方散养45天左右,重新进入市场,届时,鸡的重量基本不会发生改变,他们叫这种鸡为“中药鸡”,“鸡肉会变得更加好吃有营养。”
双向奔赴,携手共创致富之路
目前,第一批三黄鸡在养殖基地生活得很好。记者在现场看到,养殖场位于山脚下,距离最近的村庄也有一公里,三面环山,四季不缺水,几乎没有任何污染。这些鸡子从笼子中到一定宽敞的环境中散养仅半个月,已经变得非常活跃,伸手尝试着去抓一只,鸡子跑得快甚至飞起来,很难抓到。
“我们刚开始的两批鸡子,主要是尝试,看看鸡子是否适合这里的环境,出栏时看看市场反应情况,我们会根据客户的反应,调整中草药配方。”魏钰尚表示,目前的情况说明,鸡子能适应这里的环境,但最终的品质会怎样,还需要后续看市场的反应,该基地可以同时养殖3000只三黄鸡,如果市场反响不错,计划年出栏1万只左右。
当运营方关注产业本身的时候,寨岗和大麦山两地的工作队则关心后续这个产业如何给两地相关村集体和老百姓带来收益。大麦山工作队负责人表示,一旦这个养鸡项目成熟,该工作队将利用帮扶资金注入有全镇所有行政村参股的镇属国有企业,以镇属国企出资参股该项目,根据入股比例享受分红,“这个分红除了正常的企业运营费用外,剩余分红全部归所有行政村共有,这样就可以壮大村集体经济。”
寨岗工作队队长李庆强表达了相同看法,并表示,该养殖项目成熟后,也会动员更多的农户参与养殖,参照企业标准进行养殖,让企业负责回收。据企业负责人透露,销售渠道已经打通,只要产品品质没问题,未来的销售网络是畅通的。
“我们也会不断沟通协调,让项目后续发展无忧,更希望项目成功。”上述两个工作队的负责人同时希望,双向奔赴,尽快产生效益,更早地造福两地群众,助推“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
文 | 记者 李程 通讯员 蔡煜 丁镇裕 曾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