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走进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小拐乡肉牛养殖基地,160余头毛色光亮的西门塔尔牛在宽敞的牛舍中漫步,工作人员正为“集中育肥+托养管理”模式下的牛群调配饲草料。作为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这座乡村现代化牛场正通过创新机制,带动村集体和农牧民共享发展红利。 采用“牛舍床场一体化”设计的养殖区格外醒目,垫料发酵系统将牛群活动与粪污处理有机结合。“这种设计既降低了清洁成本,又能将发酵后的垫料还田,形成绿色循环。”养殖基地负责人杨春学指着成堆的褐色有机肥介绍。科学的棚圈布局使饲喂、防疫等环节效率显著提升,为规模化养殖奠定基础。“合作社入股,我们既能得到分红,又能在家门口工作。”正在运输饲草料的工作人员说。与此同时,基地不定期向伊犁、塔城地区等地输送优质牛犊,多元化的销售渠道为产业稳健发展提供保障。 2021年6月,上级部门向小拐乡拨付了共计300余万元专项发展资金。小拐乡党委在充分征询各村民意后,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购买了159头具有早期生长快、易饲养、本土适应性强等特点的西门塔尔牛。 五年来,小拐乡持续将肉牛养殖作为富民强乡的主导产业之一,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等举措,推动形成“规模养殖场+专业合作社+农户”协同发展格局。通过政策扶持建成标准化养殖区,并配套青贮窖、饲草加工车间等基础设施,构建起从饲草种植到肉牛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春风掠过玛纳斯河滋养的小拐乡,养殖基地里此起彼伏的小牛哞哞声。从传统散养到现代集约化,从单一生产到多元经营,这条“牛”路子越走越宽,为农牧民铺就了实实在在的增收致富路。(通讯员屈瓦克·哈布尔努尔 李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