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亩均收入超3万!国家虾蟹体系现场会上,推广了这里的青虾养殖模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03  浏览次数:755
核心提示:  近日,座落在盐城市射阳县黄沙港镇海丰村的射阳洋茗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定良在他的小棚青虾塘前,向国家虾蟹体系在射阳召开的现场会上的专家和养
   近日,座落在盐城市射阳县黄沙港镇海丰村的射阳洋茗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定良在他的小棚青虾塘前,向国家虾蟹体系在射阳召开的现场会上的专家和养殖户,现场展示养殖的青虾,活蹦乱跳的虾子,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参会的100多人一下子就把展台围了个水泄不通。现场会上,养殖户们与国家虾蟹体系岗位专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蒋速飞探讨小棚养殖“太湖3号”青虾相关问题。这是由国家虾蟹体系专家、江苏省青虾种质资源库,联合全省青虾规模以上养殖户在射阳召开的现场会。近年来,随着小棚养殖南美白对虾养殖效益下降以及环保难题,南美白对虾养殖亟待转型,如何解决?国家虾蟹体系岗位专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蒋速飞带领团队,探索出青虾养殖替代南美白对虾棚养模式。“青虾养殖是环境友好、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 蒋速飞说。 “暑天当地养殖的河虾基本未达上市规格,天冷了,结冰了,市场上没有虾子卖,我们利用小棚错季养殖的“太湖3号”青虾填补了这个空白。杨定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养殖青虾净水面40亩,七八十头一斤的虾子,均价150元/斤,最低一斤卖140元,高的卖200多元,卖了四茬,商品虾7000多斤,第一年试养,塘里商品虾至少还有3000斤,即使按均价150元/斤,40亩虾能赚150万元。销售的虾苗、套养的螃蟹、花白鲢等,就把人工等成本都去掉了。杨定良小棚转型青虾亩均收入超3万元。 图说:射阳县黄沙港镇海丰村3组杨定良小棚养殖的青虾。流光影 摄近年来,小棚模式因其集约化养殖和高产出的特点,成为各地养殖户竞相采纳的养殖方式。然而,南美白对虾养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尾水排放难以达到环保标准、生态压力不断增加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寻求一种既能环境友好,又能充分利用现有小棚养殖设施的新型养殖品种,实现水产养殖绿色转型,成为射阳地区设施渔业发展的当务之急。经过认真调研,他们了解到,国家虾蟹体系岗位专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蒋速飞带领团队,探索出的青虾养殖替代南美白对虾棚养模式,十分适合射阳。青虾因其较好的生态优势和稳定的效益,被射阳选为水产绿色生态转型的重要品种。青虾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其营养也很丰富;其适应能力强,发病率低,生长快;养殖方式灵活,养殖投入低,价格稳定,市场广受欢迎。尤其重要的是,青虾对生长环境尤其是水质和水草要求较高,通过高价弥补产量低带来的效益影响,从而降低养殖生产对环境带来的胁迫。 “小棚模式的保温特性使得青虾在寒冷的冬季仍能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有效延长了生长周期。”射阳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工程师张学师介绍,通过这一创新养殖方式,养殖户成功实现了青虾的早上市,从而获得了更高的经济效益。此外,在养殖模式确定后,虾的良种也至关重要。张学师介绍,在选种中他们发现,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精心培育的“太湖”系列青虾新品种,以其优良的生长性能和强大的适应能力,成为水产养殖领域备受瞩目的新品种。该系列品种具备生长速度快、个体大、产量高等显著优势,同时在抗病性和抗逆性方面也表现出色,为养殖户提供了高效稳定的养殖选择。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和江苏省青虾产业技术体系的帮助下,射阳洋茗水产有限公司率先开展了“太湖2号”青虾的小棚养殖试验,并取得了成功。 “小棚养殖南美白对虾改养青虾,好处太多了。一是尾水达标问题解决了,养殖生态效益显著,青虾经济价值高,养殖风险小,射阳全县有1万多张小棚养殖南美白对虾。在试养成功基础上,将在全县推广小棚改养青虾。”射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乾峰说。新民晚报记者 唐闻宜 通讯员 张学法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主办单位:梁平区鱼汇乐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渝ICP备2022014081号


渝公网安备50022802000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