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资讯 » 正文

崆峒区:规模养殖盘活“牛经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5-10  浏览次数:752
核心提示:  崆峒区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深入实施万千百十养牛工程,同步推进集中养殖和分户饲养,形成了小群体、大规模与标准化适度规模经营的肉牛养殖模
   崆峒区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深入实施“万千百十”养牛工程,同步推进集中养殖和分户饲养,形成了“小群体、大规模”与标准化适度规模经营的肉牛养殖模式,使牛产业呈现总量扩张的良好态势,为全产业链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按照“草畜平衡、种养循环、融合发展”的要求,崆峒区采取整乡推进、奖补结合的方式,培育并通过优势特色产业强镇1个。今年,计划再培育万头肉牛产业强镇4个,累计达到5个。探索推行“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养殖场(户)+种植大户”等运作模式,发展并通过市上认定存栏千头以上的专业养牛村5个,实现了肉牛养殖由分散向集聚转型。今年计划再抓建千头专业养牛村12个,累计达到17个。

  通过“寄养代繁”“托管代养”,崆峒区建新场、改旧场,累计建成规模肉牛养殖场152个,其中,创建肉牛标准化示范场部级1家、省级7家、市级28家,促进了肉牛养殖组织化、规模化、精细化。今年计划新建的12个规模肉牛养殖场(小区)目前已完成40%的建设任务,6月底全部建成,全区规模肉牛养殖场将达164家,新增肉牛存栏3600头以上。

  同时,坚持“储牛于户、自繁自育”等肉牛养殖新路子,综合运用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措施,对养殖户优质饲草种植、基础设施建设、肉牛扩群增量等进行全程补助,扶持农户扩大养殖规模,累计培育10头以上养牛大户5200多户。今年,利用“五补两投两奖”牛产业发展激励政策再培育10头以上养牛大户100户。

  念好“牛字经”,培育“牛经济”。崆峒区通过政策驱动和企业牵引,力争到今年年底,肉牛饲养量达到28.4万头以上,全产业链产值75亿元。(记者孟小煜)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主办单位:梁平区鱼汇乐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渝ICP备2022014081号


渝公网安备50022802000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