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坚持科技兴农、强农、富农战略,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创新,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农业替代了传统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量。
养猪用上“新基建” 省心、省力、高质+高产
“去年4月份正式投产运营,第一批引进了400头母猪,仅发展了一年多,能繁母猪存栏量已达1200头,年底可达到2000头,出栏生猪约5万头。”在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扬州众旺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这里环境安静,毫无异味,如果不是企业负责人陶振介绍,真不敢相信这是一家总面积4.8万平、现存栏猪1.15万头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场。
陶振告诉记者,建设之初,企业就确立了智慧养猪的发展目标。“目前采用了自动喂料、自动通风和自动温控系统,猪的各项指标、饲料情况、室内温度湿度,都看得到。”应用了“数智化”养猪设备和系统,陶振的体会就是“省心省力”,“整个猪场仅需6名技术人员,员工总人数不足50人,相比传统养殖至少节省了一半的人工。”
记者通过监控屏幕看到,与传统养猪“脏乱臭”的环境不同,这里的“智能猪舍”干净整洁,“二师兄”享受着极致的健康呵护,生长得白白胖胖。“新系统可以依据每头猪的身体状况对饲料进行调整优化,如察觉异常情况会立即反馈,便于迅速采取措施。”陶振表示,今年企业将新增机器人巡检和母猪精准饲喂系统,进一步提高猪场“数智化”管理水平,节本增效。
会养鸡变“慧”养鸡 智慧养殖增效益
这里,乍看其貌不扬,走进去,却让人大开眼界。扬州兴扬家禽养殖有限公司的养殖场内,一只只蛋鸡住在整齐排列的层叠式笼养鸡舍中,悠闲地吃着科学配比的“营养餐”,不时有鸡蛋产入收蛋槽。
“这就是全自动蛋鸡养殖场,现在场内蛋鸡存栏量10万只,日均产蛋9万枚,但场内员工包括销售人员在内,也不过20个人,就能把养殖场照管得很周到。”扬州兴扬家禽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敏介绍,在这里,喂料、饮水、湿度、温度、清粪等工作全部实现自动化管控;在这里,输蛋线代替了人工作业,将刚产下来的鸡蛋直接运送到仓库,工人只需在仓库内捡拾、装箱,大大减少了人与鸡的接触,不仅能保障羽蛋鸡的生长和产蛋量,更降低了疾病传播的风险。
蛋鸡健康了、产量质量提升了、用人成本也缩减了,王敏表示,扬州兴扬家禽养殖有限公司将继续探索“数智化”生态养殖的培育机制和发展方向,为市场提供更多、更新鲜优质的鸡蛋:“接下来将投入智能巡检机器人进行管理,相比人工,机器人可以实现长时间无人值守巡检,实时反馈并及时发出警报。工人只需要坐在中控房就能了解一线所有情况,饲养管理更精准。”
开启养殖新时代 科技赋能提高稳产保供能力
“市农业农村局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技术支持,以项目建设和为养殖企业做好生产服务工作为重点, 鼓励企业加大‘数智化’技术改造力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确保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中有增,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水产科科长朱俊介绍,2023年第一季度,生猪出栏5.292万头,同比增长8.0%;家禽出栏74.58万只,同比增长8.1%。
当前,我市共有畜禽规模场30个,省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21个,部级场1个,推广应用畜牧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畜禽规模场30个,生态健康养殖比重达100%。“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持续推动粗放式传统畜牧养殖向知识型、技术型、现代化的智慧畜牧养殖转变,带动产业链往更深处延伸,往更宽处拓展,实现高科技养殖、高质量产出。”朱俊说。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在强化督查和推进2022年实施的现代农业项目的同时,做好2023年省级现代农业发展项目、省级农业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补助项目、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补助专项申报工作,对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进行排查,建立清单做到全覆盖,全力打造智慧养殖、智慧畜牧等现代化生产体系,推动畜禽规模场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