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江西德安:特色养殖开启乡村振兴新路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20  浏览次数:92
核心提示:  人勤劳春来早,乡村新气象。走进江西省德安县吴山镇何铺村的心怡生态园甲鱼孵养基地,刘怡东夫妇在清理池塘、监测水质、给水体消毒,为即将从冬眠
   人勤劳春来早,乡村新气象。走进江西省德安县吴山镇何铺村的“心怡”生态园甲鱼孵养基地,刘怡东夫妇在清理池塘、监测水质、给水体消毒,为即将从冬眠中苏醒的甲鱼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

    刘怡东养殖的主要品种是中华鳖,采取“稻鳖共养”生态养殖技术。他介绍说,稻田养鳖,鳖粪肥田,全程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稻谷饱满;鳖吃水生动植物,不投喂饵料也长得飞快。而且稻田里养出来的鳖绿色生态,个头大,品质好,自然口感也很好。

    刘怡东从2012年开始试养甲鱼,经过几年摸索,依靠自学技术,并在德安县农业局帮助下,自繁甲鱼苗,不断扩大养殖规模。2018年,经中绿国证(北京)认证中心有机产品认证并获得江西省第十四届江西生态农产品展销会金奖。发展至今,养殖场占地206亩,有甲鱼池58个,年产甲鱼3万余斤,销售额400万元左右。

    “现在我的甲鱼已经有2万斤可以上市,主要销到江浙沪深等客户手中,我打算扩大规模,实行‘稻鳖共养’,手把手地传授甲鱼养殖技术,带动更多人致富。”谈到未来,刘怡东信心满满。

    “基地带动周边近100户脱贫户就业增收,每月脱贫户可增收近3500元,春节前夕,村委会还召开了产业分红大会。”

    德安县农业农村局水产站工作人员陈勇表示,近年来,德安县通过举办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平台、农业大讲堂宣讲下基层、职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等形式,大力引进推广“稻鳖”“稻虾”“稻蛙”共养等新型养殖技术,并出台高标准池塘改造、规模化养殖补贴等政策支持,在扩大面积、提高产能、提升品质、做强品牌上下足功夫。

    目前,德安县磨溪乡养蛙达人张瑜在170亩的种养基地里投放养殖4000万尾黑斑蛙,预计产值将达到600万元。杨树垅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扩建45亩龙虾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立“稻虾”连作生态养殖模式,投入1000斤虾苗进行培育养殖,预期产值能达到3万余元。宝塔乡杨桥村瓦子塘养殖基地打算投入400万苗,预期产值300万元。

    2022年以来,德安县水产品养殖面积达2.4万亩,预计全年水产品总产0.82万吨,同比增长6.28%;完成水产品总产量8157吨,同比增长6.28%,其中特种水产品3279吨,同比增6.22%。(张盼盼 彭若 陈耀翔)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主办单位:梁平区鱼汇乐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渝ICP备2022014081号


渝公网安备50022802000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