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门资讯 » 正文

思南:建起“牛超市” 养牛有“犇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12  浏览次数:697
核心提示:  秋日,当晨曦洒在乌江畔,江畔思南县孙家坝镇黄牛集散中心恢复又一天的忙碌。走进牛圈,牛犊毛溜光滑,欢快地吃着草料,哞、哞、哞声此起彼伏  
   秋日,当晨曦洒在乌江畔,江畔思南县孙家坝镇黄牛集散中心恢复又一天的忙碌。走进“牛圈”,牛犊毛溜光滑,欢快地吃着草料,“哞、哞、哞”声此起彼伏……

  “以前去外地买牛,舟车劳顿,长途运输有风险。”养牛大户黎雷行一边挑选牛犊,一边感慨地说,政府打造黄牛集散中心,养牛户在“家门口”享受买牛、卖牛、贷款、保险“一条龙”服务,既方便又省心,低风险,能增收。

  让肉牛产业增效,让养牛群众增收。近年来,思南县按照“一主两辅”肉牛主导产业发展定位,打造“牛超市”、定点屠宰场、牛原种场、牛肉精深加厂等基础,引进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推动肉牛产业增效,让群众增收。

  喜人数据显示:目前全县养牛户达3.06万户,覆盖脱贫监测户1.2万人,实现人均年收入1.45万元。

  牛村

  切草、喂牛、清扫……秋日,早上8点,思南县亭子坝镇龙门桠村尖山组,村民温良翠轻哼小曲,忙着饲养牛犊,脸上洋溢幸福。她说:“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肉牛产业成为富民产业。”

  养牛之前,温良翠养过猪。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养猪没赚也没有亏。2021,她抢抓全县发展肉牛产业新机遇,将“猪舍”改为“牛圈”发展肉牛产业,当年就赚了10余万元。

  “养牛不需要全天守候,每天只需要花2小时,就能把牛喂好,其余时间还能做其他事呢。”温良翠说,养牛能增收,村民纷纷养牛,村里成了有名的“牛”村

  亭子坝镇西连凤冈县,北靠德江县,是远近闻名的“边贸重镇”。龙门桠村距镇政府3公里,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有478户2013人,基础产业设施完善,人居环境好优。

  近年来,村里按照“镇级统筹规划、农户自愿申请”的原则,依托“一二三”家庭牧场发展模式,通过大户带动、政策扶持、标准化养殖等举措,全村种牧草800多亩,建成牧草加工厂“配套”,村里兴起养牛潮,推动肉牛产业快速发展。

  “全村养牛户283户,养牛1072头,建成52个存栏10头以上的现代化家庭农场。” 龙门桠村党支部书记杨胜喜说,以龙门桠村尖山组为例,全组有67户271人,养牛户就达32户,存栏10头以上养殖户7户共119头。

  亭子坝镇通过“两瓜一牛一烤烟”产业模式,肉牛产业成为推动村民致富的重要产业。全镇建成20头至50头存栏养殖场以上33个,5头至20头存栏规模户127户,肉牛现存栏7610头,今年实现户均2头牛。

  群众家庭养牛 郭进 摄

  做大产业规模,打造群众富民产业。思南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定位,大力培育经营主体,创新实施“培育十头户、百头场、千头村、万头乡”工程,整合好涉农资金,支持群众养牛,让农户肉牛养殖热情日益高涨。

  年初以来,思南新增肉牛养殖户1630户、新增百头场8个,新培育适度规模家庭农场194个,养殖规模1000头以上的“千头示范村”达到3个。

  牛市

  42岁的养牛大户黎雷养了10多年肉牛。他养殖的肉牛品种是西门塔尔,存栏量60多头。这些年靠养牛,赚钱致了富,也吃了不少苦。他说:“每年肉牛出栏,就要出去买牛,每次买牛都要吃苦头。”

  “每次买牛,都要去吉林,那里的西门塔尔牛品质好。”黎雷说,往返舟车劳顿,运输成本高、运输过程提心吊胆。把牛运到村里,还要担心牛水土不服。牛出栏了,靠牛贩子上门收购。他想,什么时候家门口也有“牛市”。

  孙家坝肉牛集散中心 吴采丽 摄

  建设“牛超市”,服务群众牛产业。为破解肉牛产业的经营主体多、“单兵作战”、购优质牛犊出省不方便、成本高且风险大、缺少科学指引、品质提不起来、效益上不来等问题,思南县在孙家坝打造“牛超市”。

  通过“政企合作”模式,思南县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打造占地13亩,拥有技术保障服务、黄牛育肥、检验检疫、售后技术服务、金融服务与保险窗口的黄牛集散中心。该中心设备采用生物饲料喂养及“漏粪板+刮粪机”粪污处理方式实现环保养殖,常年存栏肉牛500头。

  “服务好买牛人,服务好养牛人,服务好卖牛人”。为了做好服务,该中心引进吉林辉煌牧业公司入驻进行管理运营,畅通“吉林—思南”单线采购渠道,创新精细化调养保障机制,保障肉牛采购质量优质、价格合理,消除私下采购品质风险、消除疫病的风险、长途运输的风险。

  今年以来,交易中心从吉林省引牛1400余头,群众在此优购牛犊1000余头,累计发放肉牛养殖贷款2600万元,为群众购买肉牛保险50万元,覆盖17个村(社区)680户肉牛养殖户,售后提供畜牧养殖技术支撑,有效降低养殖户养殖成本,让群众养牛吃下“定心丸”。养牛大户黎雷说:“有了牛超市,买牛、养牛、卖牛不用愁”。

  为服务养牛群众,思南共组建5个“牛超市”,组建专业团队,为群众买牛、选牛,供应优质牛源,引导养殖户适时买、适时卖,避免“高价进低价出”,降低了群众养牛风险,盘活村集体资产。亭子坝镇通过成立强村富民联合社,将该镇香联村集体经济牛场盘活为“牛超市”,组团建队从外地选购优质肉牛,经过防疫、调养后供养牛户选购。

  牛业

  “今年以来,引牛1.7万头,肉牛存栏15.2万头,同比增长6.6%……”喜人的数据背后,是思南县扩群增量、完善产业链条、补齐产业短板、提高养殖水平、降低养殖成本、打造产品品牌,做强牛产业的体现。

  思南县居于乌江河畔,自古舟楫往来,养牛历史长达1600多年。思南牛更是贵州五个地方优良黄牛品种之一,2010年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9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然而,过往千百年岁月,思南养牛只是为了耕田地。

  做大牛产业,擘画牛产业蓝图。近来,思南县挥动如椽大笔,擘画肉牛产业发展蓝图,成立肉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肉牛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优化“一核两区四带”产业布局,打造“大河坝镇—许家坝镇—张家寨镇—鹦鹉溪镇”养殖核心圈,建设思南牛养殖核心区、板桥镇肉牛养殖示范区,培育四大肉牛产业带,推进肉牛产业集群式发展。

  画好产业蓝图,“干”字当头。为让纸上蓝图变成美好的现实,思南县出台惠民政策,大力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先后建成许家坝镇牲畜交易市场、双塘街道饲草料集散中心、孙家坝镇黄牛集散中心、思南县牛羊定点屠宰场、思南牛原种场、牛肉精深加工厂等产业基础。

  引进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思南县先后引进、培育贵州国富生态食品有限公司、贵州文雨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源晟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目前已有3家企业获得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称号,有效延伸和联通了肉牛产业上下游链条。

  强化金融支持,破解养牛资金难题。探索创新金融支农助农模式,通过“政府、部门、银行、保险公司、龙头企业、养殖主体”紧密衔接,破解养殖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持续开展肉牛养殖保险,财政补贴70%的保费,保额10000元/头,实行“能繁母牛应保尽保,商品牛愿保尽保”。

  养好牛,更要卖好牛。聚力推广活体销售市场,推进当地屠宰与精加工,与龙头企业吉林辉煌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共享广东、上海、浙江等地销售渠道;依托贵州国富生态食品有限公司、思南鹭丝风干食品公司等肉牛食品精加工企业,推动牛肉深加工;依托东西部协作平台,打通粤港澳消费大市场,让思南肉牛产品走出大山。

  “牛业”越来越“牛”。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出栏3.82万头,综合产值9.55亿元。

  视频素材来源 思南县融媒体中心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主办单位:梁平区鱼汇乐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渝ICP备2022014081号


渝公网安备50022802000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