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 » 泥鳅养殖技术 » 正文

泥鳅养殖户如何选择与投喂饲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2-28  浏览次数:96
核心提示:泥鳅又名鳅,属于鲤形目鲤亚科,杂食性鱼类,适宜在15-30℃水温生长,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各地河流、湖泊、池塘等水域中,有钻泥
泥鳅又名鳅,属于鲤形目鲤亚科,杂食性鱼类,适宜在15-30℃水温生长,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各地河流、湖泊、池塘等水域中,有钻泥的习性。因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有补益气血、滋阴温肾之功效,故有“水中人参”之称。

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在水中溶氧低时,可以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肛门排出。所以其耐低溶氧能力强,在池塘精养的其它养殖鱼类因缺氧而发生死亡时,台湾泥鳅仍能正常活动。

泥鳅市场需求大,同时又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品种,现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之一,主要养殖品种有真泥鳅(青鳅)、大鳞副泥鳅。大鳞副泥鳅与青鳅在形态上有较大差异:大鳞副泥鳅口角须比青鳅长,侧线鳞少于青鳅。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是全国最大、最集中的泥鳅养殖和出口市场,目前该地泥鳅养殖面积有6~7万亩,年出口韩国成鳅达万吨以上。

一、泥鳅的养殖模式

池塘养殖泥鳅是我国养殖泥鳅的主要养殖方式。连云港地区泥鳅养殖单个塘口面积一般在2-3亩为宜,水深0.4~0.9米,池底覆盖有15~20cm淤泥,池塘四周装有层防护网,防护网距塘堤40~50CM,防止泥鳅逃跑,池塘应排灌方便,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广东地区泥鳅养殖单口池塘面积一般以5亩为宜,池塘需整修池埂、田埂,加设防逃设施,要求池埂高出水面30厘米,成鳅养殖水深1.5米~2.5米,池边无杂草,做成斜坡状,四周池壁无缝隙。养殖时,可套养花白鲢,用以调节水质,防止蓝藻暴发。

放养前应进行清塘消毒,选择大小均匀、饱满有活力的苗种。放苗数量:苗种规格在200~400尾/公斤,放养数量3~5万尾/亩。泥鳅养殖苗种主要有:河南苗、台湾苗、银川苗、东北苗、菏泽苗等,河南苗在连云港地区养殖占有一定优势,其苗种质量较好,长势较好。养殖台湾苗(大陆泥鳅与台湾本土泥鳅的杂交品种,属于大鳞副泥鳅),其最大的特点是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只需3~4个月),但种苗价格贵,发病率高,成鳅价格略低于中国鳅,台湾泥鳅在广东地区的养殖热情逐渐高涨。
 
 
[ 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主办单位:梁平区鱼汇乐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渝ICP备2022014081号


渝公网安备50022802000544